三大央企巨头联袂护盘!A股"国家队"48小时闪电增持,9800亿国资平台打响市场保卫战

admin3周前未分类23

4月7日,A股市场经历惊心动魄的“黑色星期一”,三大股指集体收跌之际,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三大央企巨头——中央汇金、中国诚通、中国国新在尾盘及盘后接连发布重磅公告,宣布集体增持A股资产。这场由万亿级国资平台主导的护盘行动,不仅为剧烈震荡的市场注入强心剂,更释放出国有资本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强烈信号。


  当日早盘,受特朗普政府“对等关税”政策冲击,A股市场遭遇重挫。沪指、深证成指、创业板指分别收跌7.34%、9.66%、12.50%,超5000只个股跌停,两市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创历史天量。就在市场信心濒临崩溃之际,尾盘突然涌现大量买盘,上证50ETF、沪深300ETF等权重指数基金出现巨额资金流入。


  17时30分,中央汇金公司率先发布公告,宣布“已再次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(ETF),未来将继续增持”。仅半小时后,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紧随其后,旗下诚通金控和诚旸投资宣布增持ETF和中央企业股票。19时整,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压轴登场,旗下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增持央企股票、科技创新类股票及ETF,特别强调“积极支持关键领域科技创新”。


  “这绝非偶然巧合,而是精心设计的组合拳。”某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。数据显示,三大央企巨头合计管理资产规模超3万亿元,此次集体行动标志着国有资本正式打响A股市场保卫战。


  作为中国国新控股的母公司,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国务院国资委监管央企,经过14年发展已成为资产规模达9800亿元的“超级战舰”。其官网信息显示,公司2022年底正式由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转入持续深化改革阶段,全年利润总额连续四年保持在200亿元以上。此次增持行动中,国新投资特别强调对科技创新类股票的布局,透露出国有资本引导产业升级的战略意图。


  中国诚通集团同样来头不小。作为国资委首批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企业,该集团自2016年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以来,净资产增长5.9倍,净利润增长9.1倍。其公告中“持续大额增持央国企股票”的表态,预示着后续将有更多真金白银注入市场。


  而素有“国家队”之称的中央汇金,此次出手更具风向标意义。自2023年10月重启增持四大行股份以来,该公司已累计投入超50亿元护盘。此次将增持范围扩大至ETF,显示出平抑市场波动的决心。


  从公告披露的增持方向看,三大央企巨头形成差异化布局:中央汇金侧重宽基ETF,中国诚通主攻央企主题投资,中国国新聚焦科技创新赛道。这种“三位一体”的增持策略,既维护了市场整体稳定,又引导资金流向国家战略产业。


  盘后交易数据显示,4月7日尾盘半小时,上证50ETF、沪深300ETF分别涌入32亿元、28亿元资金,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单日成交额突破200亿元创历史新高。央企科技ETF、科创50ETF等品种同样出现大额净买入。某公募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:“明显感受到国家队资金在引导市场风格切换,从前期炒作概念转向价值投资。”


  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国新特别提及“支持关键领域科技创新”。结合其2023年投资动向,此次增持可能涉及半导体、人工智能、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。数据显示,国新系基金去年四季度新进持仓中科曙光(61.250, 1.85, 3.11%)、北方华创(431.010, -1.79, -0.41%)等科技龙头,持仓市值合计超50亿元。


  三大央企的集体行动,在资本市场引发连锁反应。4月8日开盘,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,沪深300指数(3650.7590, 61.32, 1.71%)一度涨超2%,北向资金净流入超40亿元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国资增持正在重塑市场估值体系。


  “这相当于给市场划定了价值底线。”中信证券(24.500, 0.48, 2.00%)策略团队分析指出。以中央汇金增持的四大行为例,其股息率普遍在6%以上,市净率普遍低于0.6倍。国资的持续买入,正在改变市场过度追求成长性的单一估值逻辑。


  从产业层面看,国资增持加速了资本向实体经济流动。中国诚通公告显示,其增持的央企股票涉及能源、交通、通信等关键领域。中国国新的科技投资布局,则与“新质生产力”发展战略高度契合。这种资本引导效应,有望推动A股市场从融资市向投资市转型。


  面对国资护盘行动,国内外机构纷纷上调A股评级。高盛将MSCI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位从70点上调至81点,摩根士丹利认为“政策工具箱仍有充足空间”。国内机构则更关注政策节奏,中金公司(32.030, 0.42, 1.33%)指出“当前处于政策预期博弈阶段,二季度或迎密集催化”。


  “这不仅是资金层面的支持,更是政策信号的释放。”某保险资管负责人表示。其团队已将A股仓位从低配调升至标配,重点加仓高股息央企和科技龙头。数据显示,4月以来,南向资金已净流入港股市场超200亿港元,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热情正在回升。


  不过,市场分歧依然存在。部分私募机构认为,当前护盘行动更多是托底性质,市场真正见底仍需基本面改善。值得关注的是,4月10日将公布中国3月CPI、PPI数据,12日将披露一季度GDP增速,这些数据将成为检验经济韧性的关键指标。


相关文章

从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看区域协调发展

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问世十多年来,受到决策层、市场人士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“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使社会融资规模、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、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”。自2...

不能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希望寄托在现金分红的基础上

据报道,为进一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,落实国务院《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,上交所最近制定完成新一轮《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...

助贷新规都有哪些吸人眼球的金融亮点?

近日,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《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》(简称《通知》),内容共10条,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。  《通知》发布是在现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监管制度基...

“避险之王”不再避险?29万亿美元美债市场遭大规模抛售!美联储降息预期一天一变:从5次降为4次

据央视新闻报道,受“推迟关税90天”消息(随后白宫辟谣)的影响,周一(4月7日)盘中短短15分钟内,美股大盘经历了先暴拉后回落转跌的脉冲式巨震。道指一度刷新日高,较盘初日低涨近2600点,创有纪录以来...

IPO须实现从重规模到重质量的华丽转身

据统计,今年一季度无论是新股发行数量,还是融资金额,与去年同期相比,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。这也被市场解读为严把IPO准入关的表现。个人以为,对于新股IPO,盲目追求融资规模的时代应该结束了,注重发行...

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有了更雄厚的制度助力

近日,金融监管总局印发《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(简称《方案》),就银行保险机构深入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、加大对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、提升老年群体金融服务水平等提出七方面二十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